古今词汇异同
以下是关于古代汉语“通论-古今词汇异同”的系统整理,涵盖核心概念、分类、实例及学习方法等内容,供你学习参考: 一、古今词汇异同的基本情况 语言是动态发展的,词汇作为语言的核心要素之一,古今差异尤为显著。古今词汇的异同可归纳为以下三种主要情况: 1. 古今意义基本相同 特点:词形和词义基本一致,体现语
淮阴侯列传
淮陰侯韓信者,淮陰人也。【正義】楚州淮陰縣也。始為布衣時,貧無行,不得推擇為吏,【集解】李奇曰:「無善行可推舉選擇。」又不能治生商賈,常從人寄食飲,人多厭之者,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,【集解】張晏曰:「下鄉,縣,屬淮陰也。」【索隱】案楚漢春秋作「南昌作新昌」。亭長者,主亭之吏也。
趙威后問齊使
齊王使使者問[聘问,古代诸侯之间的一种交流,互相联络感情,派使通好的一种方式]趙威后。書未發,威后問使者曰:“歲亦無恙邪?民亦無恙邪?王亦無恙邪?”使者不說,曰:“臣奉使使威后,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,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?”威后曰:“不然,茍[如果]無歲,何以有民?茍無民, 何以有君?故有問,舍本而問
形声
以下是关于古代汉语“六书”中“形声”的系统整理,涵盖定义、分类、实例、与其他五书的关系及历史意义等内容,供你学习参考: 一、形声的定义 “形声”是六书之一,属于合体造字法。其核心是通过形旁(义符)和声旁(音符)的组合造字,既表意又表音。 许慎《说文解字》定义为:“形声者,以事为名,取譬相成,江河是也
转注
以下是关于古代汉语“六书”中“转注”的系统整理,涵盖定义、分类、实例、与其他五书的关系及历史意义等内容,供你学习参考: 一、转注的定义 “转注”是六书之一,属于用字法(而非造字法)。其核心是通过同义字的互训(辗转相注)来解释或衍生新字,解决语言中同义词的记录问题。 许慎《说文解字》定义为:“转注者,
假借
以下是关于古代汉语“六书”中“假借”的系统整理,涵盖定义、分类、实例、与其他五书的关系及历史意义等内容,供你学习参考: 一、假借的定义 “假借”是六书之一,属于用字法(而非造字法)。其核心是借用已有文字表示新意义,以解决语言中某些词缺乏对应汉字的问题。 **许慎《说文解字》**定义为:“假借者,本无
晉靈公不君
晉靈公不君。厚斂以雕(装饰)牆。從台上彈人,而觀其辟丸也。宰夫胹熊蹯不熟,殺之,寘諸畚,使婦人載以過朝。(不君的程度逐渐加深)趙盾、士季見其手,問其故而患之。將諫,士季曰:“諫而不入(纳),則莫之繼也(莫继之,没有人会继续了;之在此是第二人称)。會請先,不入,則子(您)繼之(在古汉语中,之一般指第三